从“全民蜗居”到安居适居,从“筒子楼”、“大杂院”到商品房、现代化小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老百姓居住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被认为是一个观察中国道路的窗口,一个解读中国改革的注脚。
房地产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而时代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鼓励,顺德大胆地进行了产权改革。那一年,杨国强积极响应号召,参与企业改制,第二年,北滘建筑工程公司顺利转制为私有私营,顺德碧桂园第一期开盘。
碧桂园踏准了时代的节奏,分享了中国城镇化和房地产市场黄金20年的巨大政策和市场红利,成长为总资产约1.75万亿元、权益年销售规模超5000亿元,员工总人数近20万人的世界500强企业。而作为新型城镇化的身体力行者,该公司也以打造民生地产为己任,为超过1200个城镇带来现代化的城市面貌和完善的生活配套,为近400万业主打造美好家园。
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多次强调,碧桂园是如此幸运,能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参与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
碧桂园总部大楼
应时而生 顺势而为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城镇住房严重短缺。数据显示,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时间里,我国共建设住宅5.3亿平方米,197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6.7平方米,全中国的城镇人口中,将近一半是缺房户。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打开了一扇发展的窗口,也为住房建设注入了市场活力,使老百姓真正实现了住有所居。据统计,中国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由1978年的6.7平方米上升到2018年的39平方米。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0.64%增长到17.92%,平均每年提高不到0.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1978年至2018年,全国总人口增长1.5倍,而城镇人口增长4.8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7.92%增加到59.58%,平均每年提高1.04个百分点。房地产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其他行业难以替代的贡献。
大量房地产企业于这股城镇化大潮中应时而生,在1992年这个机会窗口,便诞生了包括碧桂园、保利、雅居乐等在内的标杆房企。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永岳认为,在中国开展经济活动,第一要看“时”,即时代的基本特征;第二要看“势”,科学的趋势判断,要引入关键变量的分析;第三还要看“市”,就是深入准确地把握市场的供求状况。企业经营决策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事实证明,在碧桂园27年的发展历程中,杨国强都精准并坚定地把握住了“时”、“势”、“市”这三个关键要素。从1993年,敢为人先签署转制协议,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转制为私有私营,到1995年将酒店式物业管理模式引进社区,打出“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广告口号;1999年打破行业常规,推出全现楼带豪华装修,社区配套、园林绿化同期交付的花园洋房;2006年正式迈开全国地产市场开拓的步伐,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17年以5500亿元销售额,登顶中国房企销售榜冠军,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短短二十余年,杨国强便缔造出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也是企业家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现。
杨国强曾表示,“我们生逢其时,刚好碰到了这个伟大的年代。”虽然其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次周期波动,但他始终坚定看好中国城镇化的前景,和人们对改善居住条件的向往与需求。碧桂园也始终牢牢站在时代、趋势和市场的发展潮头,做新型城镇化的身体力行者。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已实现了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全覆盖,业务分布于中国内地31个省份、69个市、1156个区和县,项目总数超过2000个,成为了见证中国人居发展的一面旗帜。
探索高科技 描绘新未来
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经济体上升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也应该看到,过去很长时期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依靠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的高投入实现要素驱动。进入新时代,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了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作为经济活动和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也要应时而变。2019年,碧桂园提出了向高科技综合性企业迈进的新发展蓝图,将机器人、现代农业确立为与主业并行的两大业务板块,以战略升级、科技创新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护航,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顺应经济发展大势、创新变革的勇气与信心。
在工业4.0时代,碧桂园积极探索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创新科技在工地场景的运用,打造智慧社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碧桂园高质量建造体系被认为是在行业发展和前沿科技协同迈进之下应运而生的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亦是在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有效保障安全、节能减排的核心科技。
不断升级建造工艺的同时,碧桂园也积极进行智能制造方面的探索。在杨国强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智能制造大有可为,机器人事业是碧桂园的未来,赋予了地产新的生命,也让碧桂园有了走向全世界的力量。据了解,虽成立不足一年时间,但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已经搭建了系统化、标准化研发管理体系,大力引进科研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9年6月底,该公司已组建184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硕士超31%,在研产品包括建筑机器人、餐饮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共已递交专利申请超过600项。据了解,目前建筑机器人在研产品达39项,已有9项进入工地现场测试,如地砖铺贴机器人、墙纸铺贴机器人及PC内墙板安装机器人等,填补了行业空白。医疗机器人在研产品6项,均进入测试阶段。餐饮机器人方面,中餐厅系列已完成,正在试营业,计划逐步走向市场。未来,碧桂园的智能制造还将走向全世界,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有分析认为,时代的企业都是创新型的企业,在每一个重大的时代节点上,如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刻,企业都要面临凤凰涅槃式的考验,都需要企业以自我革命般的颠覆式创新来应对新挑战,唯有积极求变、抓住新机遇,才能实现自我发展的新升华。
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为发展赋能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用张瑞敏的话说,虽然中国的企业正在加快探索的力度,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管理模式,大多是学习西方的管理工具。但生硬的模仿和照搬西方经验显然也存在水土不服的弊端,如何探索建立适合各自行业和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
这方面,碧桂园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经过27年的摸索,该公司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2010年,碧桂园开始加大对外部职业经理人的招揽力度,从空降总裁莫斌开始,一路壮大。有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该公司已招揽了1400多名外部职业经理人,这些职业经理人通常有着优秀的业绩历史,一旦被赋予清晰的权责利,往往能在一个表现平淡的区域市场,重新开辟一片天地。截至2019年6月底,碧桂园的在职博士超过1000位,其中超过320人晋升为项目总经理及以上级别的核心管理人员。
业内人士指出,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碧桂园能够从顺德一个家族企业发展为排名第177位的世界500强企业,与公司吸引、保留、激励非家族职业经理人的架构体系、管理思维息息相关。
现代企业的管治思维还体现在企业的价值追求上。2019年8月19日,181家美国顶级公司首席执行官如贝佐斯、库克等,联合签署了《公司宗旨宣言书》。这个宣言书的核心就是强调企业不能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最重要的目标,还应该服务和推动社会的进步,致力于为所有公司、社区和国家的未来成功创造价值。
在管理学专家看来,优秀的企业家,思考的起点从来不是财务目标,而是如何满足、引领、拓展用户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更舒心更便利的服务,与此同时,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产业价值、市场价值,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终极目的都是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而努力。
而碧桂园早在创立之初,就秉承了“让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使命。无论是建房子、做社区服务,还是研发机器人、发展现代农业,参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杨国强认为,唯有不懈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经营环境,最终实现“让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他希望碧桂园能永远作为一家“对人好,对社会好”的好公司而被人所铭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孙梦凡
关键字碧桂园城镇化中国经济房地产
相关阅读 多家房企交付规模创纪录,“保交楼”工作后劲有多大资金仍是卡脖子的难题。
01-09 19:02 张军:中国经济达到巅峰了吗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尚未枯竭,也没有成熟到失去活力的地步。
01-08 12:15 碧桂园脱手珠海万达股权,王健林的“朋友圈”开始进退围绕“万达系”股权的一系列交易,正在密集展开。
2023-12-14 11:42 亚洲开发银行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高于此前预期。
2023-12-13 11:00 碧桂园主席及总裁降薪至一年12万杨惠妍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家族肯定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
2023-12-12 23:0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