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纣王堕落腐朽,残暴荒淫,境内盗贼四起,民不聊生。周武王见状决心讨伐商纣,为民除害。他命大臣姜子牙潜入商朝卧底,收买人心,从内部削弱商朝实力。
姜子牙凭借出众的音乐才能,很快获得纣王宠信,被封为政事大臣。他在朝廷上推行仁政,安抚百姓,同时秘密联系反对纣王的势力,联合西夷诸侯,准备与武王会师灭商。
姜子牙通过自己精湛的音乐技艺,打动了沉湎声色的纣王,使纣王相信他忠心耿耿,任命他为朝中大臣。姜子牙表面上在朝廷努力推行仁政,减轻人民负担,安抚人心,但实际上他暗地里联络商朝内部的反对势力,与西夷部落结成秘密同盟,蓄势待发,准备在武王南征时会师一起消灭商朝。
姜子牙所倡导的仁政取得了一定效果,百姓苦难有所减轻,商朝国力也略有恢复。但是这只是姜子牙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而已。他明面上处理朝政,暗地里却在敲打商朝的根基。他联合的西夷部落凶悍残忍,一旦开战必将造成难以想象的毁灭。
姜子牙在商朝内政外交上掌握大权,武王约定在他字面背叛的同时发动进攻。公元前1046年冬,周武王渡过黄河,率大军南下进逼商都朝歌。姜子牙也按计划带领自己收买的西夷蛮兵来犯,夹击商军。昔日同僚反目成仇,商军大败,纣王只得退守都城殷邑固执死守。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渡过孟津,进军朝歌的战役,正式揭开攻商的序幕。姜子牙亦率领西夷兵马配合,商军不敌,纣王只得退回其都殷(今河南安阳市)固守。殷墟遗迹证实,殷都城池坚固,仓储充足,足可支撑几年的长期战事。
殷商内部矛盾重重,国力日益衰弱。姜子牙在商朝内政外交两方面的连环计谋,早已削弱了商朝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使商朝国势日趋颓废。他收买人心,联合西夷部落,导致商朝内部群龙无首、民心涣散。外部方面,周武王趁机发动攻势,各路诸侯闻风俯首,殷都已被团团围困,一触即溃。
公元前1027年冬,周军终于攻破殷都外城,直逼皇宫。此时太子比干劝谏武王,希望放过纣王一条生路,不要灭绝其全族,以免激起商民终身报复之心。比干因为其慈悲仁德而深受商民爱戴。然而武王置若罔闻,执意将纣王赶尽杀绝。
在最后关头,纣王看到大势已去,决定与殷都同在。他纵火焚烧皇宫,还有商朝多年积累的国库财富,成批珍贵的文物顷刻灰飞烟灭。他宁愿这些宝藏化为乌有,也不肯让周人得利。殷都很快沦为一片焦土,商朝覆灭在周武王与姜子牙的铁蹄之下。
殷商灭亡,中原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篇章。但武王姜子牙的残暴手段,也埋下了周朝内乱频仍的祸根。武王为人固执自大,不谙时务。他偏听姜子牙之谋,置诸侯意见于不顾,导致诸侯离心。姜子牙晚年多次进谏,恳请武王宽仁为政,与民休息生息。然则武王心智已败,再难改弦易辙。
武王死后,其子们为夺嫡位大打出手,周朝国力日渐衰落。姜子牙晚年屡屡上书武王,劝其改弦更张,可惜对武王末期的偏执已经无能为力。姜子牙不得不目睹自己一手缔造的周朝,重蹈商鞅之覆辙,这也成为老臣心头永远的痛。
富丽灿烂的商文明就此灰飞烟灭。直到1937年,安阳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才让我们重新认识这段隐匿的历史。出土的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如时光机般展现古商风土人情。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铜簋上所铭刻的文字。
这批铜簋出自姜子牙之手,他在铭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纣王日益偏执的失望。姜子牙希望武王“先商后周”,即在灭商后尊商为宗主国,使周商两国和合相处。但武王固执己见,一心要夺取天下,置姜子牙良苦用心于不顾。姜子牙在文中预见周朝内乱的危机,誓言若武王不改弦更张,“虽死犹不旋踵”。
这批铜簋为我们重构商周历史贡献了独特视角。姜子牙并非心狠手辣之人,他力图避免周商两国相互毁灭的惨剧。可惜武王昏庸,最终酿成悲剧。如果当初听从姜子牙的劝告,变法图强,也许中原历史会改写。
商朝覆灭,乃历史的悲剧。但每个朝代的覆灭,都蕴含启迪后人的深刻教训。武王单凭蛮力夺取天下,却无法开创长治久安的盛世。政权更替不是残酷厮杀的必然结果,真正伟大的君主是懂得与时俱进、知变理通的明主。
商周变迁之劫中,还留有一线希望——姜子牙这样既理想主义又务实的政治家。也许正是这样温暖执着的心灵指引,中华民族才能在动荡中不断涅槃重生,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周武王纣王武王姜子牙商朝发布于:湖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下一篇:客厅最旺宅的大型植物